如何将学校的工作习惯总结为科学的办学模式

来源:咏怀钟鼎 2016-05-16
      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会形成一些固定的或个性化的工作习惯,这些工作习惯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引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工作习惯对学校长远发展的助力性越来越小,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作用。
      工作习惯,是在工作过程中下意识的一种经验积累,在短时间内,这种经验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才的不固定性,这种工作习惯(或称为发展历程中的一种传统),会不断地随着人才的更新换代而将其中的精华部分丢失。同时,每个人工作习惯的非同一性也导致了学校整体工作行为的非统一性,从而难以形成学校的整体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引领性。
      通常来说,要想使学校的工作习惯发挥其最大的有效值,最好的办法是将学校的各项工作习惯总结为统一的、科学的办学模式。办学模式的形成是学校成为品牌的必要因素,也是形成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的必要条件。此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
      首先,学校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工作习惯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总结,从中找出关键点和符合学校传统和文化,且对学校发展战略有促进作用的内容,并就其如何逐步导入到学校的实际工作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方案的制定,既可以由学校自身来策划设计,也可以与借助专业外脑相结合。这是办学模式发展方案的制定阶段。
      其次,是对实施方案的实践阶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案制定后,学校逐步将其导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通过成果对比,方案和学校各项工作之间不断进行调整,使各项工作能在方案的指引下有效顺利开展,同时也使方案更加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逐渐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各项机制。
      最后,是办学模式的成熟阶段。通过几年的科学印证,学校可以在校内和行业内推出或表彰能够充分体现其办学模式的人、事、物的代表为主线,完成学校办学模式的理论研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形成专门的资源库,使其深入到学校的文化核心,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逐渐丢失其真正的价值,逐步完成实现学校长远战略目标所必须的基础性工作。
北京咏怀钟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996-2016 京ICP备14001631